【乡村“镇”兴】第175期:火车拉来的百年小镇——黑龙江横道河子镇
“深度挖掘东北地区军工、船舶、铁路、石化、电影等工业遗产价值,鼓励利用工业遗产开发旅游景区、特色街区、研学基地、创新创业基地等,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支持现有装备制造、药业乳业等企业加快发展工业旅游,将企业展示大厅的改造提升与科普基地、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等结合,拓展工业品企业的展示功能与旅游新体验。以具有工业旅游开发价值的工业遗产、工业博物馆、工业公司为依托,创新工业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建设一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打造东北工业旅游品牌。”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城市与区域实验室(CCRL)联合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共同推出【乡村“镇”兴】专栏,持续关注国内外典型乡镇的发展,旨在为国内乡镇的建设提供案例研究。
横道河子历史上是中国境段的重镇,如今是中东铁路沿线上历史背景和文化遗存最为丰富、保存状况最为完好的小镇之一。其因东北虎和独特的中俄风情闻名,依托文化遗产发展“文旅结合”产业,实现了铁路镇的现代化转型。
本期【乡村“镇”兴】将介绍火车拉来的百年小镇——黑龙江横道河子,梳理其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基础信息,结合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分析其旅游资源与现有景点,总结了其三种发展定位和旅游服务产品类型。横道河子镇将自身前景与旧铁路衰落成功剥离,保留了战略地位,最大化发扬了“资源禀赋强,文化渊源深”的长处,把握互联网时代的红利重获关注,为我国同类铁路镇的转型、复兴提供了宝贵经验和范例。
横道河子镇(44°48′08′′N 129°02′47′′E)隶属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地处完达山脉,张广才岭岭脊东麓,平均海拔900米。全镇行政区域总面积794平方公里,下辖2个社区,6个行政村,总人口2.1万。
交通位置上,横道河子镇位于省境南部、市境西部,东与海林镇、柴河镇为邻,南与山市镇接壤,北靠二道河子镇,西连尚志市石头河子镇和鱼池乡。该镇是牡丹江通往哈尔滨的咽喉要道,301国道和缤绥铁路穿越全境,距省会哈尔滨253公里,距牡丹江市45公里,距绥芬河口岸210公里,距海林市33公里,交通十分发达。
横道河子镇属于冷凉湿润的高山气候,是海林市无霜期最短的地区,一般在90-115天。总特征为夏季较长,舒适且潮湿;冬季严寒,多降雪天气;年温差大,通常在-23°C到26°C之间变化,极少时候会低于-29°C或高于30°C。
气温方面,该镇暖季持续约4个月,每日平均高温超过18°C。七月为最热月,平均高温26°C,平均低温15°C。冷季持续约3个月,每日平均高温低于-6°C。一月为最冷月,平均低温-23°C,平均高温-14°C。
降水方面,横道河子的降雨量和降雪量都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趋势。该镇的多雨阶段持续超过6个月,31天累计降雨量至少为13毫米。其中,七月是雨水最多的月份,平均降雨量为 122毫米,而一月几乎无降雨。该镇的雪季是10月到次年4月,维持的时间超过半年。其中,降雪最多的是十一月,平均降雪量为达到78毫米。
日照方面,该镇位于黑龙江省腹地,纬度较高,日照时间年变化大。夏季日照时间最长可达到15.5小时,冬季日照时长最短为9小时左右。
横道河子自然资源丰富,种类多样。(1)土地:草原面积为23205亩;林地面积110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92%;耕地面积为13290亩,主要种植草莓、黑豆果、五味子、平贝等作物,是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2)生物多样性:横道河子野生动物饲养场是世界最大的东北虎养殖基地,该镇珍稀动物有包括豹、熊、鹿、飞龙在内的100余种,树木约有28科100余种。此外,横道河子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涵盖100多科近200种植物。其中,桨果类植物包括山葡萄、三莓等,坚果类包括松籽、山核桃、榛子等。该镇还产出大量珍贵的野菜,包括薇菜、圆蘑、榛蘑、猴头等。(3)矿物贮藏:共计21种花岗岩、泥炭、铁等金属非金属矿物质(4)水源:共有17条大小河流,地表水资源总量为3.97亿立方米,同时有横道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镇区中部。
横道河子镇始建于1897年,因中东铁路(东清铁路)的修建而兴起,被称作“火车拉来的小镇”,至今已有逾百年的历史。
中东铁路是由俄罗斯帝国修筑的,从俄国赤塔经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到达海参崴的铁路在中国境内的一段铁路系统总称,于1903年开通。1920年后称中国东省铁路、中国东方铁路,简称为中东铁路、中东路。俄罗斯帝国在瑷珲条约(1858)和北京条约(1860)中获得外兴安岭后,为加强对其的控制,计划修建从人口稠密的西部到远东的西伯利亚铁路,又因面临多种恶劣自然条件的限制难以完工。1886年,一些西伯利亚铁路的建筑师提出修建从赤塔经由清政府控制下的满洲地区直达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铁路,以节省建筑里程。为使清政府同意其筑路计划,沙俄政府开始积极与清政府发展双边关系。最终在1896年9月,两国达成协议。铁路修建期间,大量中外工人的入驻使横道河子镇兴起。
横道河子站自中东铁路建造之初就被确定为一个二等站,级别仅次于一等站哈尔滨,运行规模大,原因有三点:(1)平原山地交界地带,位置险要。横道河子位于松嫩平原、张广才岭等长白山余脉的一系列山地的交汇点,“横道”取自满语,意味“两山相夹”的谷地,进一步佐证了该镇是修建铁路的绝佳选址地。(2)进出山区要道,地形适宜。中东铁路修建时,火车以蒸汽驱动为主,动力有限,所以要在地形衔接位置设立车辆段,通过合并两段机车获得充足的进入山地的动力。横道河子镇壮观的机车库就因此形成。(3)木料石材资源丰富,宜作为工程中心。中东铁路横跨2400千米,需要分期、分段建设。横道河子处于山地,弥补了松嫩平原多丘陵、少林木的不足,为铁路向东西两侧铺开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其中木材可作枕木,石材可作砌体。
由此,横道河子自沙俄经营中东铁路起至日伪时期,一直作为重要军政机关所在地,是中东铁路在中国境段的重镇。当时,许多前来务工的外国人在此修建别墅和公寓,开设工厂和商行,为小镇的繁荣做出了贡献。如今,小镇仍保有256栋俄式风格建筑,建成时间为1901至1905年。其中,国家级保护建筑6处,市级保护建筑104栋,均与火车站息息相关。
根据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横道河子镇总人口为11146人,占海林市总人口的3.79%,人口密度约为14人/km2。该镇的总人口数量及在海林市总人口的占比,相比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均有所下降。
2020年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海林市的GDP总量为16.56亿美元。其中第三产业总值8.51亿美元,占比最大,达到51.4%;第一产业比重略高于第二产业。这表明海林市的经济结构以服务业为主,辅以体谅接近的农业和工业。
横道河子镇2024年财政支出预算总额为1045.79万元,其中(1)基本支出预算774.15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加122.32万元,增长18.77%。主要变化体现在基本工资、津贴补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和住房公积金支出等五个方面的增加。(2)项目支出预算271.64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减少6.33万元,下降2.28%,具体为办公用房取暖费预算减少。(3)事业单位经营支出预算、上缴上级支出预算和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预算均与上年持平,无增减变化。
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占比最大,和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住房保障等项目共同构成了财政支出的绝大部分。而用于城乡社区、卫生健康、公共安全和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的支出总额只占总预算的1%,说明横道河子镇当前的经济规划仍然以基本的建设为主,文娱等事业发展的财政支持较小。
横道河子镇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慢慢的变成为集中东铁路历史背景和文化、红色抗联文化、俄式风情文化、绿色生态文化和东北虎文化于一身的旅游名镇,拥有“中国历史背景和文化名镇”“国家特色旅游景观名镇”“省级生态镇”和“中国东北虎之乡”等美誉。2018年,横道河子荣获世界不动产联盟国际卓越建设奖文化遗产类金奖,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镇内的顺桥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中国传统村落”;七里地村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30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名录,保存了牡丹江地区第一个党支部旧址、伪满老火锯厂、抗日联军密营和杨子荣剿匪小分队营地旧址等一批红色历史背景和文化遗迹,并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村、省级生态村、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和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及全国“千村万寨”550村落之一。此外,横道河子镇多次登上央视《中国美丽乡村行》《中国影像方志》、黑龙江省新晚报、福建卫视、新浪、微博等各大媒体平台。
横道河子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中东铁路沿线俄式建筑遗存最多、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小镇,同时也是《3D智取威虎山》、《闯关东》、《悬崖之上》等300多部影视作品的取景地。全镇共有中东铁路机车博物馆、俄罗斯老街、圣母进堂教堂、龙台文创中心等独立人文景点景观11处;佛手山、威虎山、石林等自然景点景观6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建筑104处;俄式木屋群、大白楼等国家级保护建筑单位6处。自然景色优美,生态资源优良,历史背景和文化厚重,异国风情浓郁。依托独具特色的“雪、虎、山、水、情”等特色文化,建成AAAA级景区3处(俄罗斯风情小镇、威虎山影视城、东北虎林园),AAA级景区1处(七里地村景区),SS级滑雪场1处(横道滑雪场)。全镇现有旅游、住宿、餐饮企业50余家,果酒、白酒等酿酒厂3家,酿酒作坊10家。干豆腐、筋饼、大酱、煎饼等特色食品作坊20余家。
横道河子站是中东铁路东起绥芬河、西至满洲里的中心站,又是通向哈尔滨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中东铁路建设时期,一度成为指挥调度中心。现在横道河子站位于滨绥铁路沿线,隶属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牡丹江铁路分局管辖,为三等站,共有16趟旅客列车经过。
中东铁路机车库始建于1897年,1903年完工,坐落于横道河子镇北部,占地面积为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160平方米。机车库的平面呈扇形,如同展开的手风琴。机车库由15个并列的车库门组成,每个车库门为一个独立单元。距离车库30米的调转机车盘通过15条铁轨连接到这些拱形车库门。车库门设计美观,砖墙铁瓦,建筑风格独特且壮观。由于蒸汽机逐渐被内燃机取代,横道河子机车库于1990年不再使用。作为“中东铁路建筑群”的一部分,机车库于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东铁路沿线保存最完好的建筑之一。
机车库主体包括15个单元,现在被改造为中东铁路运输博物馆,分为几个展厅:(1)机车实物展厅:展示了毛主席访问苏联时乘坐的功勋机车解放型886号、建设型8116号等4台蒸汽机车,游客能进入其中一列的驾驶舱体验。(2)微缩机车模型展厅:展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世界各国蒸汽机车模型以及蒸汽机车技术的发展史。(3)机车部件展厅:展出一节退役的绿皮车厢和仿制的亚细亚号车厢。(4)中东铁路历史图片展厅:以展板形式展示众多珍贵的历史照片,涵盖中东铁路的建设、战争时期以及革命年代的历史。
约金斯克教堂又称圣母进堂教堂,被当地人习惯称作“台”。它占地约400平方米,位于横道河子镇中心的山坡上。建于1905年,是东北地区最古老的东正教教堂,规模仅次于哈尔滨的圣尼古拉大教堂。当时只有主教一人、神父两人,是本地东正教教徒的婚礼与丧礼举行地。教堂外观为深蓝色,由教堂和钟楼组成,地基为石头垒成,地基以上为木结构,完全使用木材卡、嵌、镶、雕建成,具有典型的俄罗斯宗教风格,窗户结构部件上有拜占庭风格的元素,四周有砖墙围护,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木质结构教堂。它一度成为西起亚布力东到海林一带东正教的活动中心,现已辟为中东铁路博物馆。国务院于2006年5月25日公布该教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绥满路66-4号为横道河子中东铁路建筑群组成部分之一,位于小镇绥满路66-4号,建于1900年-1935年,于2014年11月28日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南北长11.26米、东西宽11.10米、高6米,建筑面积124.99平方米,砖木结构。原是俄国人在中国境内修筑和运营中东铁路时建造的铁路限务处所,是百年中东铁路的见证,建筑本体为重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四周外廷10米为一般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四周外延2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威虎山影视城位于横道河子镇301国道210公里处,建于1998年,充分再现了“林海雪原”和威虎山的壮美景色和历史风貌。作为东北最大与横店影视基地齐名的全国影视拍摄基地,先后有《林海雪原》、《闯关东》、《遍地英雄》、《绝地枪王》、《智取威虎山》等600多部影视剧在此拍摄和取景。该旅游区以影视拍摄服务为主,兼具游览观光、避暑度假、爱国主义教育等综合功能。2021年,威虎山影视城重新对林海镇、夹皮沟屯等处的老式建筑进行了维修改造,新建东北酒馆、大煎饼铺、微电影梦工厂等业态让旧东北的民俗风情和文化魅力凸显,并编排若干沉浸式演出大幅度的提高游客体验感。
俄罗斯风情园坐落在横道河子镇301国道209公里处,是集避暑度假、戏水垂钓、冰雪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区。该园建在迭岩起伏的山峦密林中,以俄式建筑为主,由团体休假区、家庭休假区、高级别墅区、水上娱乐区和滑雪娱乐区五部分所组成,横道滑雪场也位于该园区内。
佛手山位于横道河子镇北,长白山北麓张广才岭下,因峰顶有如佛手状、12米高的巨大岩石得名。海拔666.1米,山势挺拔,峰岩陡峭。登顶南望,能够正常的看到横道河子三景中的另外两景:人头砬子和三块石。
佛手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海林林业局境内,地处长白山山脉支脉张广才岭南段深山区。这里生物多样性丰富,垂直落差大,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7%,经长时间自然演替成为了多种珍惜动植物的生长地和栖息地,因冬季特殊的雾淞景观进一步闻名。
总结来说,横道河子镇的旅游规划分为四条路径:(1)民俗风情类(2)生态观光类(3)红色观光类(4)农业产业类。其中,大部分景点都依托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本土特色文化和独特建筑遗迹发展,故人文旅游资源占比最大,自然旅游资源次之,而服务旅游资源最小。服务型配套设施的缺失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导致横道河子镇一直处在接待能力弱、吸引力不足的困境。
横道河子镇的特殊性在于其文化遗产大部分都是建筑,维护难度随时间递增。东北地区夏季温和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又伴有大雪和冰雹等天气。如何延长建筑的使用的时间,如何保证开放内部参观的建筑的安全性,如何在最大化保留建筑原有风貌的同时进行修缮和改造,都是当地面临的难题。另外,这些建筑大多服务于中东铁路时期的日常活动,其实际应用功能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基本丧失,并且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例如铁路职工的宿舍、指挥所这类的场所就有多处属性相同的建筑。
横道河子要进一步考察这些历史建筑建造的史料,依据它们制定精确的、审慎的维护方案和景区设计的具体方案;联系建筑的产权归属者,达成协议后对这部分建筑做到合理的修缮,规避不当改造,在照顾文化感情的前提下以续其功能,增加历史建筑的实际使用价值;应用最新的科技与材料,咨询相关行业专家的意见,并且增加对历史建筑的资产金额的投入,由此达到更好的保存效果。
横道河子镇的定位大致分为三种:①东北虎之乡,以科普型旅游服务产品为主。②中东铁路建筑群文创新镇,文化型旅游服务产品和会展型旅游服务产品结合。③森林中的山水小镇,主要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产品。
横道河子的优势正体现在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发展趋势多样。横道河子投入大量资源加强了东北虎林园和休闲度假区的建设,但由于和周边县域相邻,资源条件类似,竞争压力巨大,而收益却不够显著。近年来,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与影响力在全国范围内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横道河子因历史建筑保存完好,具有特殊的文化背景在“文旅结合”这一路线上具有优势。但它在社会化媒体上的热度更多的是基于其冬季的雪景,也因“东北小樽”这一民间称号得到了关注。这使得许多闻名前来的游客将关注点放在了“是否出片”上,许多人与中东铁路建筑群合照,但对其背后的历史渊源、横道河子的文化意义了解甚少。
横道河子需要理性分析客源的构成和网络热度导向,思考自身作为旅游小镇的定位,选取发展中心和宣传重点,同时利用本土文化符号推出更具吸引力和创造力的文创产品,避免百年历史蒙尘、特色文化消弭。
历史时期,横道河子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险要独特的地形条件诞生。铁路工程的兴建带来大量中外劳动人口入驻,形成了包含商业活动、日常居住两方面的繁荣社会。中东铁路停运后,横道河子成为公路国道301和铁路绥满线的必经之地,依旧承载着交通枢纽的功能。它连接的是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和省内第四大城市牡丹江,交大的经济体量带动了两市交通要道沿线城镇的发展。横道河子抓住了现代化建设的机遇,成功保留了在交通和战略上的主体地位,将自身发展与旧铁路的兴废最大限度地剥离。
横道河子关键的地理位置也为当地旅游业的逐步发展提供了机会。牡丹江市在实施《旅游产业三年提升行动方案》时提出高标准推进景区建设的方案,强调了建设以横道河子为核心的林海雪原旅游集合区。横道河子镇不仅在镇内拥有多处历史建筑,旅游资源丰富,还衔接周边山区的自然风景,进而成为该片区的旅游集散地。充足的客流量促进了小镇餐饮、酒店等行业的发展。
横道河子四面环山,有横流经过镇中心。其依靠的张广才岭地处中纬度,气候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岩层结构较为复杂,故而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森林资源都十分丰富。横道河子结合耕地、草地和林地三种土地类型,发展立体产业。这里盛产优质的农副产品,健康有机食物在省内和全国都有广阔的市场。当地人将采摘的莓果酿造为高品质的葡萄酒,所以横道河子镇还拥有一批规模可观、具有一定知名度与影响力的酿酒厂。东北山地的木材在中东铁路修建时期用作铁轨的枕木,而近代铁轨多为水泥筑成。横道河子的森林覆盖率至今维持在超高水平,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维护,所以仍有充足的木材满足工业生产需求。矿物资源的向外输送也为当地带来了收入。
总结来说,横道河子持有的资源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当地环境的承载力也较强。小镇最大化利用了本地物产,开发了多元化的产业经营,又保持了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平衡,使得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景良好。
横道河子是中东铁路沿线保存最为完好的城镇之一。旧时直接用于铁路运输,或简介服务铁路的工厂、车站和房屋有的被改建为博物馆,有的在合理改造后对公众开放,成为观光地。横道河子更是结合自然背景,以“雪景”,“色彩”等主题为基础打造具有油画感的景区,实现了从独立建筑体到风景面、风景群的串联。同时,海林市政府也多次强调突出横道河子的俄罗斯风情,把文化融合作为小镇的特色。在文化遗产利用方面,新建了东正教堂婚拍基地、横道河子在地文化体验馆、文创产品展示体验形象店、酒博物馆等在地文化展示体验集群。又高标准规划定位和完善镇内各景点,进一步丰富旅游经营业态,在住宿、餐饮、购物、游览多个角度进行了完善。
横道河子不仅有中俄两国文化底色,还仅仅与文化品牌《林海雪原》关联。当地政府积极建设文创影视观光产业园区,整体规划威虎山影视城的布局,扩大了营业范围,提升了配套服务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关注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感,更是喊出了“南有横店、北有横道”宣传口号。
这些努力使得横道河子从拥有相似雪景、生物多样性的东北小镇中脱颖而出,为小镇的转型和创新发展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横道河子镇是一个典型的“铁路镇”,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铁路车站或铁路枢纽建立起来。这类小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借助地理优势发展壮大,在近现代又面临转型问题。横道河子持续依托地理优势,从“铁路兴镇”到“交通兴镇”,加强“铁路+公路”的运输网络搭建,保留了自身连接黑龙江省两个主要城市的纽带功能,进一步强化了战略地位;发展多层次、多种类的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畜牧业、酿酒业和轻工业,为第三产业的腾飞提供了有力保障;以文旅结合的模式为基础,积极保护和智慧改造历史建筑,重点宣传文化的融合性、多元性,找到了本土旅游业发展的独特道路,成功助力小镇复兴。
横道河子镇因铁路而兴,在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中最大限度发掘资源,积极探索特色发展路径,在互联网时代强势回归公众视野,为我国其他小镇的宣传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典型示例。